公司名片
- 公司名称:河南新闻网络中心
- 联系电话:18595761197
- 移动电话:13015511977
- 公司地址:河南郑州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论道中和苑
2022年7月13日上午,在中原环保第一楼——郑州双零楼一楼中和苑孔子圣像前,举行了首期“论道中和苑”活动,古天文及中文化研究专家、登封市二十四节气博物馆负责人王丙森博士应邀通过连线的方式做了专题分享。
“论道中和苑”由河南省碳委会、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北京德馨会播书画院郑州分院、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协办。国海集团郑州运营中心负责人王顺、孙畅,慧抖短视频基地王斌,老子文化传播者、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克南,作家、北京德馨会播书画院郑州分院院长王刘瑜,书法家、北京德馨会播书画院郑州分院副院长王明良,墨子绿色与和平奖发起人叶榄等参与了活动。
活动由王刘瑜和叶榄共同主持,叶榄介绍了活动背景,他说,在河南双碳第一人、河南碳委会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八大代表陈开碇先生的倡议下,2021年,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推出了“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八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夯实“中字村”乡村振兴会客厅品牌,扩大其影响力,特策划会客厅子活动“论道中和苑”,以期汇聚各方面的人才和思想,围绕生态文明、碳中和、乡村振兴、文化文创、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交流。
王丙森首先讲述了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天子立国之本:立杆测影和皇家天人合一的礼制系统。他说,天文学是中国文化的原点;绝地天通是专制体制的肇始;象天法地是远古天文与人文的链接。亘古至今,人世间的诸多一切,大都是宇宙星空在尘世间的镜像和映射。我们知道,借助天文知人文。天文,是可以打开文化源头和文明起源的一系列难解之谜的钥匙。远古中华先贤,以太阳为坐标创建了太阳历,以北天极的北斗为轴,建立了赤道天文坐标体系,然后从天文到人文,构造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时空观,逐渐成为中国大一统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在人类不同文明的早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天的学问,在中国古代这种学问被叫做“天文”。天文一词较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早期典籍中,如《易经·系 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汉书·艺文志》中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 日月,以系 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可见在中国古代,天文一方面是指天体运行所呈现的景象以及对这些天象的推算和预测;它根据天象的变化,预卜吉凶,为帝王行事提供指导。
西周初年,周公旦为了实现周武王“定天宝,依天室,居中而治”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通过立杆测影寻找到天地的中心点,然后在此建立国都。从《周礼》的记载中可知,周公根据当时天圆地方的观念以土圭测日影,夏至之日,树立八尺高表,影长一尺五寸时,这个地方就是天地之中。周公在当年大禹建都的嵩山下的阳城(今登封告成)找到天地之中,随着中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周公还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测日影、观星象制订历法活动,以此来促进和服务农业生产。由此反应太阳运动规律的二十四节气最早的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便诞生了,阳城(今登封告成)也成为历代天文观测、历法制定的重要基地。周公古人将北斗所处的位置视为“天中”,天之中在紫薇,紫薇星被称为“帝星”。古代建都定要与“天中”的“紫薇垣”相呼应,以表明其统治的合法性。
之后,王丙森又围绕“中和文明背景下的三堂文化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关系”展开了论述:所谓三堂文化指的是学堂、厅堂(中堂)和祠堂所涵盖的文化,这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心灵里融化在血液中,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砥砺磨炼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同大自然共生共荣,得天地之恩惠,获日月之精华,用勤劳的双手和大脑聪明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谱写了华夏民族的瑰丽诗章。学堂是旧时对学校的称呼,今日之学校从村村皆有的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是政府主管的育人的场所,执教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起着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学堂,是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堂教育的基础,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又源于中堂教育与祠堂教育之中,根深才会枝繁叶茂。
厅堂也称中堂,我国农村的民居古旧的模式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现在新建的一般为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的小洋楼,不管什么格局堂屋是必须有的。中堂是家庭重要而庄严的地方,文化底蕴厚重的家庭厅堂布置很讲究,挂上有品位的书画作品或梅兰菊竹,或山水风光,或名人书法,正中则供家神:内容有“天地君亲师之位”“天地国亲师之位”,灵台上有香炉,有铜制的罄,祭奠祖宗时的祭器。厅堂里融入了家传教育,尊老座位,待人接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中堂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既充分体现了君臣关系与家族传统,从中可窥见延续几千年的仁义孝悌之风。中堂的祭祀、礼仪功能与规范,则体现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受到厅堂文化长期熏陶的家人 ,自然就会有敬畏天地,孝敬祖宗的美德,在家做好子孙,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今厅堂文化严重缺失,农村不少家庭轻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童孩,留下不少空巢,厅堂缺少文化元素;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处处高楼林立,楼房的设计千篇一律,客厅、饭厅卧室,客厅除了电视机、茶几、空调很难找到传统文化的元素,更有甚者,厅堂内放置麻将桌,导致厅堂变成了娱乐场所,使得庄严性尽失。
祠堂或曰宗祠,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也是家庭象征和文化的代表。祠堂文化蕴涵着家族历史、家族的根脉、家族的规训,家族的优秀人物,弘扬优秀的家风。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祭奠祖先,传承先辈爱国、勤劳、团结、友善的优良传统。振兴家族与民族振兴,国家振兴是同步的,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家族的繁荣昌盛。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可以说祠堂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是一部家族变迁史。中国文化的优秀基因就沉淀在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天地君亲师”的神鬼人文化系统当中。
(北美国际艺术家联合总会会长樊秀清、书画家朱希贤参观中文化书法展)
三堂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家族和家庭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每一个家族搭建以人为中心成长体系。厅堂(中堂)教人仁义孝悌,学堂教人读书明理,祠堂教人敬天法祖。当今社会虽然很重视传统文化传承,虽然很多文件、标语和培训班等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是更应该在根上、精神上,让每个人从三堂文化中时时刻刻、处处地地得到沐浴和成长。中和是一种文化状态,是社会发展达到最佳状态的体现,乡村要想达到中和状态,三堂文化是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抓手,是乡村良治的外化,值得广大乡建人士高度关注并落地实施。
(北美国际艺术家联合总会会长樊秀清、书画家朱希贤参观中文化书法展)
王丙森的精彩论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王顺、孙畅、王斌、李克南、王刘瑜、王明良、叶榄等围绕乡村振兴、碳中和等谈了各自的看法,之后,大家还参观了中文化书法展,加深了对中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文/陈卓、皇甫致远,图/王明良、李家瑶)